人类的无知不懂敬畏与历史的循环
前不久收到王新禧君新译的平家物语,终于在近日读完了。我本来藏有周作人翻译的平家物语,但由于家里的书太多,加上琐事缠身,一直没来得及翻阅。自从来到深圳,我就很少有大块的读书时间了,只能忙里偷闲,利用一小块一小块的时间碎片,翻翻自己喜欢的书,就当与一二知己随意地聊天,以慰自己与生俱来的寂寞。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何消有涯之生?”人生虽短,对我来说,却也很长——因为,我自小就是一个没什么理想和追求的人,自然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只能满足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小的快乐。读书,给我带来的便是那种小小的快乐。多年来,我基本上不读1949年后大陆作家或学者写的东西(朋友写的书不在此列——盖读朋友的书,乃是因为友谊与好奇,而不读朋友以外的其他当代作家或学者的书,乃是因为其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或者通过读其他的书,我能在单位时间获得更大的收益)。此无他,盖因生命有限也。世人皆知“开卷有益”可在资讯日益浩繁的现时代,更多情况下往往却是“开卷有害”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享乐主义者,在读书的问题上遵循的是“取法乎上”的原则。不管什么领域,总是会有一些如鹤立鸡群般的第一流的书,光这些书,就已经尽够我们读上一辈子了——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阅读快感,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书籍上浪费时间呢?当然,就像吃饭,有些人喜欢“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有些人喜欢大鱼大肉,有些人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似乎,只要是各人喜欢的就是好的。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你喜欢的东西,别人未必喜欢;你认为是好的东西,别人未必认为好。无可否认,不管吃什么,只要是喜欢,都能获得吃的快感。然而,同是快感,也有强弱精粗之分。而且,有些食物里面有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氢胺、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些食物热量过高,总之,是要吃出病来的;有些食物却会使你精力充沛,有益于身体健康。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同样也是如此,因此,不可将是否能获得快感作为书之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就算面对同样的食物,不同的人所获得的快感仍然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为,个体感觉灵敏或迟钝的程度各各不同,这实在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儿。俗云,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对于行家来说,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或一位作者水平的高低,往往只须看三四十个字便足矣,就像要判断一盘菜是否好吃,没必要将这盘菜整个儿吞下肚子一样——反之,猪八戒吞了人参果,却仍然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明张岱善品茶,一壶茶,他只须抿上一两口,就能准确地说出壶里泡的是什么茶、用的是什么水、怎么泡出来的、火候把握得怎样等等。如我辈迟钝之人,即便牛饮几大碗,恐怕仍然说不出个子丑寅卬来。如同品茶一样,要对一本书或一件艺术品进行价值定位,往往也只有少数天赋较高并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胜任,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能看到,很多中国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不管什么鸟人都有资格对自己不熟悉或不了解的人和事评头论足,而且容不下一切与自己不同的意见。韩寒和余秋雨等不入流的作者之所以能在中国暴得大名,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在当下的中国,对文字和思想缺乏鉴别能力却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人太多所致。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此意义上,无知乃是人生之常态,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在某方面的无知而感到羞愧。在我看来,最大的无知便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事事充内行,因此而失去了应有的谦卑之心与敬畏之心——这才是一件真正值得羞愧的事儿呀!谈到翻译,严复有“信、达、雅”之说。对于新禧君所译平家物语是否做到了“信”我不懂日语,更没有读过日文版的平家物语,自然无法就此做出任何评价,从为自己藏拙,免得出丑露怪,贻笑大方的角度考虑,只有对此保持沉默。至于“达”与“雅”则新禧君的文字属于我能看得下去的那种。我之所以不读1949年后大陆作家或学者写的东西,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文字功底太差。中国的文字讲究的是“气... -->>的是“气韵”“气韵”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好像很玄乎;但是,对一个熟读中国古籍的人来说“气韵”之于他们如同“场”之于现代物理学家,和我们坐的椅子一样地实在。此语止可以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聊斋志异?司文郞里有一瞽僧“最能知文”虽目不能视,但却能以鼻嗅出文章的好坏来。识别一篇文字有无“气韵”也不能依靠视觉,而是要靠心灵之眼,用鼻子嗅倒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而一篇文字能否获得“气韵”则全在乎作者的“精气神”能否贯注其中——如果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也不能说,那也不敢说,战战兢兢,畏首畏尾,所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没有生命的文字碎片的堆积,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生机勃勃的作品来。我很少从文学和美学的角度去谈论一部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指出一部作品不好,往往很容易;而要谈一部作品的好处,则往往很难——因为,一部作品的精微之处往往是不可言说的,而只能凭感觉和悟性才能把握得到。既然如此,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倒不如老老实实地保持沉默。但是,却也不妨就平家败亡的原因谈谈个人的管见,就当和一二知己喝喝茶,聊聊闲天,胡乱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言者姑妄言之,听者姑妄听之,未必不是浮世人生之一大乐事。平家物语开篇之诗云“祇园精舍之钟声,/响诸行无常之道理;/娑罗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真谛。/骄奢者绝难长久,/宛如春夜梦幻;/横暴者必将覆亡,/仿佛风前尘埃。”此开篇指出了平家败亡的原因即在于“骄奢”与“横暴”——这与贾谊的过秦论里所说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大致相近。然而,在我看来“骄奢”、“横暴”与“仁义不施”三者其实都是“果”而不是“因”其实,平家覆亡的原因是结构性的和内在于集权体制的,恰恰就在于——权力过于集中于平家,却又缺少对于该武士集团权力的有效的、非暴力的制约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性固有的弱点,必然会结出表现为“骄奢”、“横暴”与“仁义不施”等等的权力的腐化和堕落的毒果。而且这种腐化和堕落往往更容易表现在“富二(n)代”或“官二(n)代”的身上,因为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绝对权力”自小就毒化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自我无限地膨胀了,看不到自己的无知与渺小。这群不可一世的“富二(n)代”或“官二(n)代”过于高估了自己,往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整个世界都应该围着他们旋转。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与不幸之上。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权势并非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神力”而是来自于被统治者的认同和服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作为他者的被统治者其实是统治者的自我的延伸。当统治者肆无忌惮地剥夺和侵占被统治者赖以维持生命的各种资源,从而扼杀了他们的生机的同时,也扼杀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们志满意得之时,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作用,很多非人类的智力所能预测的变化发生了。于是,忽然有一天,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或者一位不起眼的小人物象一根导火线一样,引发了蓄积己久的社会张力的大释放,借助于这种力量的大释放,旧有的看似非常强大的暴力集团将被觑觎它的权势已久的另一暴力集团所取代——如果新的暴力集团的权力架构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仍然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它必定将重蹈前一政权的覆辙——权力的更替只不过另一轮循环的开始罢了,如圣经?传道书里说的一般“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摆脱了以暴易暴的历史循环,从“神权政治”走向了“人权政治”建立了以法治为基础的非暴力的解决人际冲突的民主机制——这一机制恰恰建基于对人性固有的弱点、人类的无知和局限性的深刻认识之上。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实在很渺小——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远远超出了人类所拥有的认知和控制能力,而人类一切建立一个完美社会的努力,往往带来的都是人间地狱。中国社会能否摆脱这种破坏性的历史循环,也将有赖人中国民众是否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弱点、无知和局限性,是否懂得敬畏他者、敬畏生命,是否懂得万物共生和自生的天地间之至理。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